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发布时间:2020-05-25 00:00 作者: 来源: 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中,示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足本职,针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规范交易流程,创新交易手段,提升交易效率,夯实工作措施,推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

一、弥补短板,不断完善规范交易管理制度

针对公共资源交易现状,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各项交易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和交易规则,不断加强招投标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了各类交易工作流程和指南。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四个方面的交易流程作了详细的规定。二是完善场内交易现场管理规程。制定《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现场工作守则》《竞争主体现场工作守则》《交易组织人员现场工作守则》等3个交易规范。三是严肃场内交易纪律。制定《监控室管理规定》《配合调查处理投诉事项和违法行为管理细则》等场内工作制度,强化以制度管事管人。四是不断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联合住建局出台《加强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招标范围,积极防范围标串标行为,通过明确交易职责,规范交易行为、做到“事事有规矩,件件有依据”。

二、推进“互联网+”,不断创新招投标监管方式

一是全力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针对招投标周期长、围串标现象屡禁不止、人为因素影响招投标公正性等问题,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建成了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工程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把交易项目从进场登记至中标通知书备案,从有形的操作形式转变为互联网的无形闭合形式。交易系统运行过程中投标人不再到交易中心现场办理报名等相关手续,开评标等工作环节均在网上完成,打破了传统招标方式中招投标利益相对人之间的信息链、关系链,真正使潜在投标人的信息得到有效保密,从而减少“围标串标”的机会,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减少投标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大力推进远程不见面开标。针对招投标成本高、效率低下、投标主体互相串通、竞争不充分、信息化手段缺失等问题,启动“远程不见面开标”系统建设,打通全流程电子招投标“最后一公里”。实现“不出门,不见面”即可完成投标、开标活动,大幅减轻投标成本,提高招投标效率。推进招投标工作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监管规范。形成了“部门监管、中心见证、公众监督”的合力监督管理新局面。三是建立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建设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汇集分析,全面掌握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形成企业完整的信用画像。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揭示交易数据规律,找出招投标过程中的隐性动机,从而降低和防止围标串标的行为,让数据为监管提供依据。

三、强化监督,不断改进行业监管模式

一是加强场内监督。对于中标率畸高畸低企业,进行持续跟踪,必要时反馈行业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加强管理,有效杜绝场内违规现象。二是实现场内音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开评标音视频监控系统,对进入大厅的所有交易主体进行实时监控。三是强化监测分析。借助电子监控、交易数据分析等手段,对交易活动进行监测分析,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操作,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运行。

四、着眼预警,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一是强力筑牢拒腐防变根基。深化廉洁服务教育,认真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学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明规亮纪,树牢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增强交易廉政风险防控的自觉性,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底线。二是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问题导向,全面查找交易风险防控点,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台账,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签订个人廉政承诺书,杜绝工作人员插手干预项目交易行为。对其他交易主体,实施场内全程视频监控,线上留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为职能部门处理有关投诉提供依据。三是扎实开展自查自纠。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工作实际,紧盯治理重点,组织员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以来个负责实施的工程建设领域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逐一找是否存在违规插手干预问题,对存在问题强化整改。


主办:杨凌示范区纪检监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咨询电话:029-87036950
陕ICP备20012303号-1